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的收藏價值

收藏價值看“認證” 並不是任何一款葡萄酒都具有投資價值。提醒葡萄酒投資者,全球每年大約評出30款名葡萄酒,80%分布在法國酒莊,尤以五大名莊爲珍貴.另外的頂級酒,包括美國加州的“光榮”和南澳洲的“奔富”。而投資和收藏葡萄酒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參數,是看酒評家評價如何。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葡萄酒鑒賞權威是美國《葡萄酒觀察家》和英國《濾酒器》,加上美國人羅伯特•帕克的“印章說明”,是所謂“頂級葡萄酒”的“世界認證”。有葡萄酒商人打比方:帕克在國際葡萄酒業的地位,就像格林斯潘在華爾街股市的地位一樣。他說買什麽牌子的葡萄酒,投資者就會瘋狂地跟隨。 據中國食品協會的一份市場調查統計表明,進口葡萄酒正在一步步蠶食中國葡萄酒市場,其中進口批次名列前茅的澳大利亞葡萄酒,正以每年遞增20%的速度壓過嚴格實行“等級制“的法國品牌葡萄酒。但由于葡萄酒的價值隨著保存年份而增加,所以中國的收藏者並不是當時付款就能拿到酒。幾年後能拿到酒就不錯了,因爲葡萄酒市場中已經流行這樣的名詞:“期酒”。而很多投資者對此不解,錯過了投資機會,這瓶特殊地點特殊年代釀造的葡萄酒,也許就再也找不到了。 回報 名産地葡萄酒十年回報率近5倍 葡萄酒常常被譽爲液體資産,具有增值幅度大、值率穩定的特點。投資葡萄酒回報率相當高。記者采訪了澳大利亞富隆酒業公司鑒酒師周昱含,他指出,葡萄酒增值分爲“自然增值”與“市場增值”兩個部分,前者指波爾多等知名産地的葡萄酒,其價值每年都會有6%~15%的穩步增長;而後者則與股票類似,部分葡萄酒在供求關系變化與市場“炒作”下會身價倍增。 根據《環球葡萄酒》的資料,如果投資法國波爾多地區的10種葡萄酒,過去3年的回報率爲150%,5年回報率爲350%,10年回報率爲500%,大大超過同期道瓊斯和標准普爾指數成份股的增值速度。以法國波爾多五大頂級酒莊之一———武當王酒莊(ChateauMoutonRothschild)1982年的葡萄酒爲例,這種酒在1986年的售價爲37.50美元/瓶,而現在的價值已經超過1750美元/瓶了,十年中的回報率達到467%。

葡萄酒的釀造

除了葡萄的品種與品質外,葡萄酒的釀造與制作是否良好,也決定了一支葡萄酒最終的風味、品質與價格。人類釀制葡萄酒已有超過五千年的曆史,期間技術不斷改良。在許多方面,已超過一般的科學與技術層面,而成爲一種藝術,也是人類的一項重要文化遺産。 从采收到制酒: 1.采收: 葡萄成熟後,釀酒師必須決定在何時采收。在大多數地方,通常要等到葡萄園裏的葡萄的平均含糖量達到22%以上,最好在24%左右,含糖量也必須達到標准才能進行采收。但是在較冷的葡萄酒産區,如法國的Burgundy和德國的大部分地區,對于有些較晚成熟的葡萄品種,釀酒師無法由葡萄的含糖量來判斷采收的時間,他必須有足夠的成熟度,可以提供他所想制的酒的風味,而不足的含糖量,在當地可以合法的加入蔗糖以提供酒精發酵之用。過度的酸則可以用一些工程方法去酸,只是欠缺風味無法彌補。 2.酒精發酵: 葡萄在被采收後,應該立即送入酒廠開始制酒的工作。白葡萄酒的制作,無論使用白葡萄或紅葡萄,進廠後應該立即去除枝梗,然後擠壓、榨汁並去皮,再將葡萄汁導入發酵桶並加入足量的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 相對的紅葡萄酒的制作則是將采收來的紅葡萄去除莖葉、枝、梗後擠壓使果皮破裂部分果汁流出但不去皮,讓葡萄皮浸泡在葡萄汁中,導入發酵桶內發酵,發酵過程持續進行數日,直到酒汁中的顔色和單甯達到預期的程度後再經過榨汁去皮。未發酵的葡萄汁大約含有24%左右的糖,還有大量的蘋果酸、酒石酸、酒石、蛋白質、單甯、色素和甘油。酵母菌體內的酵素催化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將葡萄汁裏的糖分解爲酒精和二氧化碳,以取得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能量,多余的能量並以熱能的方式釋出,所以酒精發酵是一種産氣,且會生熱的無氧發酵。 3.釀酒酵母菌: 法國及歐洲許多具有悠久制酒傳統的酒廠,在制酒時強調不使用人工培養的菌種。每年制酒時將葡萄放入釀酒槽中,加入前一年制酒時留下來的葡萄酒槽,酒槽中含有大量的酵母孢子,當這些孢子進到葡萄汁之後,就會停止休眠而發芽生長,引發酒精發酵。由於這種菌種最初來自野生酵母菌種所引起的自發性酒精發酵,所以被稱爲天然菌種。每一家酒莊所使用的天然菌種的組成都不同,更增添了各家酒廠風味的差別性。 4.添加二氧化硫: 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中,有許多的和醋酸菌一樣都是會造成葡萄酒的腐敗,與釀酒酵母的不同處在于這些葡萄酒腐敗菌有氧氣存在才能生長。釀酒師在適當時間加入二氧化硫(SO2)的方法可以阻絕葡萄酒汁與氧氣接觸,從而避免野生細菌在葡萄酒中生長。 5.釀酒溫度: 溫度的控制對酒精發酵的進行也是一個關鍵。酒精發酵的主要目的在于釋放能量以供酵母菌新陳代謝所需。然而,多余的能量則會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使發酵槽內的溫度升高。由于釀酒酵母菌的生長適溫約在4—30℃之間,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溫度越高酵母菌的新陳代謝速率越高,生長也越快,但高於30℃的溫度會殺死酵母菌。(可用循環冷水流或新式發酵槽來控制溫度) 6.蘋果乳酸發酵: 在酒精發酵完成後,接著可以進行蘋果乳酸發酵。這種發酵作用由一群生存在酒精裏的乳酸細菌所摧化,將較刺鼻難喝的蘋果酸分解爲讓人們較能接受的乳酸與二氧化碳,並進一步釋放能量。蘋果酸的發酵可以讓酸度降低,還會讓葡萄酒帶來醇厚複雜的風味及軟化口感。 7.碳酸浸漬法: 這是現代制酒技術中一種控制發酵速率的方法,整串的葡萄被放入發酵用的大桶槽中,這些大桶槽都是可密封式的但留有排氣閥,當桶內氣壓達到一定程度時,可將桶槽內發酵所産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排出。發酵桶內下層的葡萄受到上層葡萄的重壓而破裂並流出,上層未受重壓的葡萄則保持完整。酒精發酵在桶內各處同時進行並釋出二氧化碳,當上層完整葡萄果皮內的二氧化碳達到相當程度的壓力時,葡萄皮會被脹破。利用這種方法發酵的葡萄等於是被浸泡在飽和的二氧化碳氣體中進行酒精發酵反應,利用發酵槽裏物質的重力及二氧化碳所産生的壓力與溶解力,葡萄皮的色素可以很快的被抽出,因此葡萄皮不必在酒汁中浸泡長時間就可以得到所希望的顔色。利用這種方法所制作的葡萄酒單甯含量較低,不必經過長時間的熟成,很快就能入口,可用來制作強調新鮮果香的葡萄酒。 8.葡萄皮浸漬: 第一種葡萄皮浸漬法主要用在白葡萄酒的制作,意思是葡萄皮的浸漬或是在發酵前的浸漬。這種方法常用在法國Loire等地,于發酵開始前,讓葡萄皮浸泡在葡萄汁中幾個小時以萃取更多一些風味的方法,之後再榨汁進行發酵。有些地方制作玫瑰紅葡萄酒時,也利用這種方法萃取紅葡萄皮中的色素,但持續浸泡的時間需要12到24小時。另一種浸漬法主要用在紅葡萄酒和大多數玫瑰紅葡萄酒的制作,讓葡萄皮直接進入釀酒用的葡萄汁,利用發酵所得的酒精萃出葡萄皮的色素和單甯。隨酒精濃度在葡萄汁中持續上升,色素與單甯被酒精萃出的速度也變快,制作玫瑰紅酒時,葡萄皮浸漬於酒汁中的時間不能太長,大約1—3天,在葡萄汁還沒完全轉換成酒之前就應將葡萄皮去除,以免酒中顔色與單甯過多。

葡萄種植

葡萄酒是一種家産加工品,最重要的加工方法是釀造,葡萄汁經由酵母菌的作用,發酵成爲葡萄酒,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影響葡萄酒品質好壞的因素有很多,從葡萄種植、采摘、釀酒加工、儲存運送、服務與飲用,幾乎每一環節都不能出錯,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作爲釀酒原料的葡萄本身,只有高品質的葡萄才能做出高品質的葡萄酒。種植釀酒葡萄和種其他用途葡萄的技術很不相同,作爲水果的葡萄,以量産爲目的,而釀酒用途的葡萄,除了産量外更重視葡萄的果汁品質,需要的生長期較長,在品質與産量之間,往往必須舍産量就品質,兩者的種植目的不同,田間種植技術也很不相同。每一位葡萄酒的鑒賞家,必須對釀酒葡萄的種植技術與生産過程有所認識,才能了解形成每一支葡萄酒的風味特性、個性與品質的原因。 1.産量控制 葡萄因品種的不同,每一單位面積所能産出的葡萄果實數量會有差異。基本上單位面積産量越高的葡萄園,所産出的葡萄品質越差,由這些葡萄所釀制而成葡萄酒的風味複雜性、持久性與醇厚度都差,不耐久放,所以只能作爲廉價的日常餐酒使用。要制作高品質的葡萄酒,在葡萄藤開花結果之後,必須剪除部分已開花結果的枝芽,讓養分能集中在剩下的果實裏,理想上每一棵葡萄藤在修剪之後,約可産出大約可供制作1—4公升的葡萄酒所需的葡萄,所以每英畝葡萄園所生産的葡萄可以從2噸到14噸不等。許多國家的葡萄酒法規裏,對于每一塊葡萄園所能生産的葡萄産量有著嚴格的規定,由限制葡萄的産量達到控制葡萄品質的目的。 2.田間作業流程 (一)冬季修剪(Winter Pruning):每年生長季節結束後,在冬天來臨之前,要將葡萄藤的主幹上的大部分的枝桠剪除,也就是將上一個生長季節裏所生長的枝葉去除,只留下少數枝芽,以待明年生長季節的即時生長。冬季修剪枝芽的動作,是葡萄農夫控制第二年産量和葡萄品質的一個重要方法。 (二)嫁接:農民可以利用嫁接(Chip Budding/Grafting)的技術,將品質較好的葡萄枝條嫁接到已經被修剪過的既有葡萄藤的樹枝上,經過一年的生長,就可以將原有的葡萄藤所生産的葡萄品質作提升,開始生産所嫁接的葡萄品種。利用這種技術,農民可以將品質良好但不抗葡萄蟲病(Phylloxera)的葡萄品種嫁接到抗病品種的根上,種出可抗病又具良好風味品質的葡萄藤。 (三)(插枝:當冬天過去,大地回暖,同時不再需要擔心霜害的時候,可以開始整地種植新的葡萄藤。現在的作法,新的種植都是采用插枝的方法,以保障所得到的葡萄品質能和原本種植的葡萄一致。如前面所提到的,爲了要避免葡萄蟲病的危害,現在用來插枝用的葡萄藤枝(Vine Rootstock),通常是采用已經嫁接過Vitis Vinifera的抗病葡萄藤的粗枝,所以當葡萄藤成長後都會再受Phylloxera危害。 (四)施肥:現在由于環保意識高漲,農民大多盡可能的不再使用化學肥料,改采用一些有機肥料,例如間作一些所謂的綠肥植物,定期整地,將這些植物埋入土中成爲肥料,制酒之後的酒槽和葡萄枝芽等也都回填到葡萄園裏,讓土地生生不息。 (五)修剪莖葉:修剪莖葉的動作,在葡萄藤生長的季節應該要持續進行,否則過度茂密的葉子,反而會造成遮陰的效果,讓葡萄的生長不均勻,同時照不到陽光的葉部背面的濕度也容易過高,而招致病蟲害。所以時常進行修剪莖葉的動作可以讓葡萄均勻健康地成熟。 (六)防止動物掠食與防病蟲害:良好的田間衛生固然可以避免病蟲害的發生,適度的農藥噴灑,對某些病蟲害發生率較高的地區而言,也是不得不然的作法。此外葡萄成熟時,各種齧齒動物與鳥類都可能前來覓食,也應采取驅離措施。 (七)灌溉(Irritation):對于周邊環境蒸發率較高的地區,定時噴水或滴水灌溉系統,可以節約用水量和人工成本。 (八)夏季修剪(Summer Pruning):爲避免産量過多,影響葡萄品質,因此在夏天裏也應該進行較大幅度的修剪枝芽的動作,去除過剩的枝葉。 (九)采收(Harvest):當葡萄的糖度達到預期水准之後,葡萄就可以采收了,采收葡萄的過程,大多都還是借用人工,也有采用機械采收的,但品質不如人工采收良好。部分葡萄園,爲了制作冰酒或貴腐酒,葡萄往往到11月以後才采收,此時許多地方已經非常寒冷,清早起來果實表面都凝結著一層薄霜。 (十)准備過冬:無論如何,當葡萄采收完成之後,葡萄園的工作人員要開始准備過冬,新一輪的冬季修剪作業開始。較北方的地方,爲了要保護葡萄藤的根部,此時必須在葡萄藤的根部以稻草覆蓋後,培土覆蓋,當這個葡萄園面臨非常嚴寒的天氣時,只要根部未被凍死,明年一樣可以有良好的收成。

葡萄品種之紅葡萄品種

1、赤霞珠(又稱卡本納·蘇維,Cabernet Sauvignon):是高貴的紅葡萄品種之王,世界上高品質的紅葡萄酒不少都是使用赤霞珠來釀造的。它是晚熟品種,皮厚而黑,果粒小,果皮和果汁比例比別的葡萄都高,所以它能釀造出顔色深、濃郁、單甯重的紅葡萄酒。這類酒通常有著青椒和黑色漿果(如黑加侖、李子、黑櫻桃、桑果等)的香氣,如果在新的木桶中陳年,一般會有煙熏、香草、胡椒的香氣,如果是陳年的老酒還會有菌茹類、森林裏的幹樹葉、動物皮毛、礦物的香氣。 2、梅洛(又稱梅樂,Merlot):最受歡迎的紅葡萄品種之一。在紅葡萄家族裏,赤霞珠如果是王,那堪稱王後的一定是梅洛,它雍容大度,豐厚甘美,體態豐腴,溫暖的口感和豐富多彩的果味如同王後般有著高貴的修養和溫潤如玉的性格。它早熟、鮮嫩且多産,可以用來大量釀制美味而柔滑的葡萄酒。也可以廣泛用作與其它葡萄品種混合釀制成成熟平衡的紅酒。 3、西拉(又稱希哈或設拉子,Shiraz):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一款葡萄品種。原産于法國,因澳大利亞溫和的氣候及火層岩的山坡種植環境,而在澳大利亞廣泛種植。用西拉葡萄釀出的酒,酒色深濃近黑,酒香濃郁且豐富多變,年輕時有黑色漿果和紫羅蘭花香,陳年後有胡椒、焦油和皮革的成熟香;口感緊密而豐厚,單甯驚人,非常適于陳年! 4、黑皮諾(Pinot Noir):黑皮諾可謂葡萄品種中的“林黛玉”。種它非常不容易,它對氣候要求很高,溫度高的地方會使它成熟過快沒有滋味,成長期雨多的地方容易使它腐爛,只有涼爽地帶最適合。它的産量很小且早熟,果皮像女孩子鮮嫩的面皮一樣薄。用它釀造的酒顔色淡,單甯少,體態上要比赤霞珠輕巧、肉感一些;它又是雅致的,含著淡淡的清甜味,是非常值得人的味蕾去探索的酒。 5、品麗珠(Cabernet Franc):它適合較涼爽的氣候,單甯和酸度都低。年輕時有紫羅蘭和覆盆子的香氣,有時帶有鉛筆芯的味道,又帶著草本植物的氣息,聞起來像未成熟的赤霞珠。這個品種以法國波爾多地區聖達美麗安最出色,也是新世界的重要部分。 6、佳美(Gamay):這是法國薄酒來(Beaujolais)酒的原料,每年十一月份最新上市的新酒就是用它做的。佳美色澤淺,帶有明顯的藍色調,味道清新而有果味,它有香蕉、梨子和天拿水的氣味。它的單甯輕,酸度高,冰鎮了喝口味非常清新。 7、霧葡萄(Nebbiolo):意大利最貴族的葡萄品種,是皮爾蒙特(Piemont)的土産,又稱Spanna。它對土壤很挑剔,釀成的酒也明顯帶有土壤的特點。這種葡萄只有在成熟機會大且秋天多霧的葡萄園才能生長——Nobbia就是霧的意思,霧葡萄其名也由此而來。霧葡萄酒色深濃,很容易變成棕色,酸度和單甯都高,有黑色漿果、紫羅蘭、玫瑰、瀝青、松露的風味,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陳年和細心照料的。 8、桑吉奧維斯(Sangiovese):意大利全境最重要的一種葡萄品種,常用來釀制許多著名的意大利葡萄酒。在美國的加州也有栽種,常與Cabernet Sauvignon、Merlot和Zinfandal等葡萄混合制酒。Sangiovese的特色在于它的質地柔順,中等以上的純厚度,風味中帶有香料、覆盆子、櫻桃和大茴香的味道。當與Cabernet Sauvignon調合制酒時,Sangiovese的加入可以弱化單甯口感,使其質地柔和,所以是一種非常好的調和方法。 9、金粉黛(又稱仙粉黛,Zinfandal):目前美國加州種植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葡萄品種,可以作爲單一品種釀制各種不同風格的葡萄酒。如厚度溫和、顔色深紫、果香濃郁、單甯細膩的葡萄酒;或是非常醇厚與成熟、單甯堅實、風味複雜的葡萄酒等,也可以與其它葡萄品種混合制酒。 10、丹魄(又稱天魄尼奧,Tempranillo):西班牙土生葡萄品種,也是當地最主要的一種葡萄品種,用于釀制西班牙著名的紅葡萄酒。在西班牙以外的地方很難找到。在西班牙當地以傳統的方法所釀制的葡萄酒帶有石榴紅的色澤,酒中帶有茶、黑糖和香草的味道。

葡萄品種之白葡萄品種

1.雪當莉(又稱莎當莉,Chardonnay):此款葡萄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釀酒白葡萄品種,且全世界幾乎都有種植。如果說Cabernet Sauvignon是“紅葡萄品種之王”,那麽Chardonnay就應該被稱爲是“白葡萄品種之王”。其果實豐厚,果香濃郁,可以用來制作各種風味複雜、酒體醇厚適合長期存放的白葡萄酒,也可以用來制作汽泡酒。Chardonnay是一種單位産量大,環境適應能力強的白葡萄品種,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能夠生長良好。目前除法國以外,澳大利亞的種植最多。 2.雷司令(又稱薏絲琳,Riesling):這是一種帶著十分淡黃綠色的葡萄,葡萄藤非常硬,可以抵抗霜害等惡劣的天氣環境與各種疾病。因此,很多人認爲這是世界上最優良的葡萄品種之一。Riesling喜歡在比較冷的氣候下生長,葡萄藤發芽較晚,葡萄藤需要的成熟期較長。因此,葡萄成熟的較同地區的其它品種的葡萄較晚。多數的Riesling還是被制成強調果香,不甜或半甜的酒,越晚采摘的White Riesling葡萄,含糖量越高,很適合用來制作餐後甜酒。晚采摘的Riesling果實很容易被貴腐黴所感染,微菌的菌絲進入葡萄果實後,將果汁裏大多的水份吸走,使果皮枯萎,果實中糖的濃度提高,並帶來許多特殊的風味,這就是所謂的貴腐酒(Noble Rot)。Riesling是德國葡萄酒的代表品種,由Riesling所釀制的葡萄酒約占德國葡萄酒總産量的20%。 3.白蘇維翁(又稱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原産地法國,除法國以外,紐西蘭的Sauvignon Blanc也非常成功,已建立了自己的花香與果香濃郁的特色。美國加州、智利與澳大利亞等地也有生産。由Sauvignon Blanc所釀制的葡萄酒酸度高,帶有刺鼻的青草味和蔬菜味道。在加州有許多的釀酒者將Sauvignon Blanc 稱作窮人的Chardonnay,與Chardonnay一樣,這也是一種産量很大的葡萄品種,而且制酒成本較Chardonnay低。然而Sauvignon Blanc所制的葡萄酒,即使品質再好,也很難有Chardonnay的深度、厚度和風味的複雜性,所以,雖然可以經過橡木桶儲存,或加入Semillon 或Chardonnay來強化厚度,Sauvignon Blanc所釀制的葡萄酒最好還是趁年輕、果香依然濃郁時飲用。 4.聖美倫(又稱賽蜜容,Semillon):由Semillon所釀制的白葡萄酒,無論是以單一品種或混合品種形式,都可以被長期存放。Semillon 最常和Sauvignon Blanc互相混合,彼此可以相互截長補短,以提升品質。Semillon也和 Riesling 一樣容易受到貴腐菌的感染,因此也非常適合用來制作貴腐酒。在美國的加州及華盛頓州,Semillon大多被制成晚采摘的半甜或甜白葡萄酒,這些酒通常都以口感均稱,帶有豐富且複雜的無花果、梨子、蜂蜜的味道特征著稱。 5.白皮諾(Pinot Blanc):風味近似于Chardonnay的一款白葡萄品種,所以也常常被稱作是窮人的Chardonnay。品質良好的Pinot Blanc有著強烈濃郁和複雜的風味,近似成熟的梨子、香料、柑橘和蜂蜜,雖然也可以存放,但是風味最佳的時機還是在他年輕果香濃郁的時候。 6.瓊瑤漿(又稱葛烏茲查裏曼,Gewürztraminer):此款葡萄的皮爲粉紅色,原産于法國的阿爾薩斯,德國産量也不低。瓊瑤漿可以做結構豐厚的酒,它有獨特的荔枝香味,但過熟就會油膩,接近煙肉脂肪。它非常容易成熟,酒精也高,容易跟另一種叫Traminer的葡萄混淆,但嚴格的講它就是帶麝香的Traminer。 7.其它白葡萄品種:白軒尼(Chenin Blanc)法國葡萄品種,較古老的品種之一;米勒—土高(Muller—Thrugau)這一款葡萄品種是由兩種不同葡萄雜交而成的。它成熟快,收成可靠,但酸不足,德國用它做低價酒,但在其它國家(匈牙利)也能出産很好的酒;雪莉葡萄(Palonino)釀造雪莉(Sherry)的葡萄,蒼白,幹而幼細,會産生活力的香氣,一聞就能識別出這種葡萄,但不易以言辭形容。.

葡萄酒禮儀

葡萄酒是西方人常用的佐餐飲料,所以一般都是先點菜,再根據菜的需要點酒。 按照通常的慣例,在開瓶前,應先讓客人閱讀酒標,確認該酒在種類、年份等方面與所點的是否一致,再看瓶蓋封口處有無漏酒痕迹,酒標是否幹淨,然後開瓶。 開瓶取出軟木塞,讓客人看看軟木塞是否潮濕,若潮濕則證明該瓶酒采用了較爲合理的保存方式,否則,很可能會因保存不當而變質。客人還可以聞聞軟木塞有無異味,或進行試喝,以進一步確認酒的品質。在確定無誤後,才可以正式倒酒。 請人斟酒時,客人將酒杯置于桌面即可,如果不想再續酒,只須用手輕搖杯沿或掩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前應用餐巾抹去嘴角上油漬,以免有礙觀瞻,且影響對酒香味的感覺。 西方各國的宴會敬酒一般選擇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間。敬酒時將杯子高舉齊眼,並注視對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在上酒的品種上,應按先輕後重、先甜後幹、先白後紅順序安排;在品質上,則一般遵循越飲越高檔的規律,先上普通酒,最高級酒在餐末敬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換酒的品種時,一定要換用另一杯具,否則會被認爲是服務的嚴重缺陷。 我國的葡萄酒禮儀大體上按照國際上的做法,只是在服務順序上有所區別。斟酒等服務一般爲主賓、主人、陪客、其他人員。在家宴中則先爲長輩,後爲小輩;先爲客人,後爲主人。而國際上較流行的服務順序是先女賓後主人,先女士後先生;先長輩後幼者;婦女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另外,我國在酒宴上常有勸酒的習慣,而世界上不少國家卻以此爲忌。 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以往作爲西方傳統飲品的葡萄酒,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我們該如何欣賞和享用它,如何不在餐桌上出洋相,成了社會人的必修課,因爲飲酒如今已經被公認爲社交禮儀中關鍵的一個環節。 1、如何拿杯子:大家知道啤酒杯和紙杯是不能用來裝葡萄酒的,要不然這會跟用紙杯飲上好的咖啡一樣無趣了。葡萄酒要用高腳杯來配。當然裝中國烈性白酒的小杯就太小了,還不夠喝一口呢!拿杯子的時候,如果采用拿白蘭地的手勢,那就有冒充行家的嫌疑了。手的溫度不同于酒溫,手溫會影響到葡萄酒的風味,只有拿酒杯柄和杯托才不致影響酒的溫度,這才是正確的持杯手勢。 2、如何在餐廳享受服務:如果你現在還沒有點酒經驗,建議請服務生爲你點的菜配酒。點好酒,服務生會倒一點酒讓埋單的客人來試。中國人講究“酒滿心誠”,而葡萄酒倒滿了就無法搖晃酒杯使酒裏的香氣揮發出來了。聞不到香氣如同盲眼看美人,花了錢卻沒有充分享受它,太可惜了,所以內行的做法是酒占杯子的三分之一最好。當然品嘗過後(如在吃飯的時候),倒入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杯的葡萄酒也是可以的。 3、避免野蠻幹杯:只要拿起高腳杯就會使人變得高雅起來。碰杯是很有必要的,葡萄酒是五官都能享受到的妙品,眼睛可以欣賞它迷人的顔色,鼻子可以聞到它的芬芳,嘴可以享受它的美味,碰杯時悅耳的聲音則是給耳朵享用的。自古就有野蠻幹杯,從皇帝賜酒臣子不得不喝演化成中國人飲酒的霸氣,從對下級、對朋友、對生意夥伴,到“是朋友就幹杯,夠義氣就幹杯,想做成生意就幹杯”!葡萄酒的佐餐性和高雅情調對我們逐漸遠離幹杯習慣也許會有促進作用。特別是那些好葡萄酒,它們是有靈性和生命的,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幹杯,沒有細細品味,實在是糟蹋了它的美貌和內秀。真正好的葡萄酒不單是它的廣告、酒標、酒瓶所包裝的外在美,更主要的是酒本身以及它的故事、産地的風土人情和釀酒師的心血所蘊含的內在美。 4、醒酒的時間(紅與白,新與老,時間,溫度):紅葡萄酒的醒酒時間比白葡萄酒的醒酒時間較長;年輕的紅葡萄酒比年老的葡萄酒的醒酒時間較短;單甯重和單甯輕的醒酒時間較長;口味重的比口味輕的葡萄酒的醒酒時間較長。在炎熱的天氣或環境下飲用葡萄酒醒酒的時間要短,因爲空氣、環境中的溫度較高,而葡萄酒是需要在16-20℃左右溫度下飲用效果最佳,所以當炎熱的氣溫環境下,葡萄酒在杯中容易散熱的快,揮發的快,所以醒酒時間則要比在恒溫的飲用溫度下較短。如果是在宴會上,有白葡萄酒、紅葡萄酒等幾款酒的話,白葡萄酒醒酒時間通常在10分鍾左右即可,等喝白葡萄酒的時候再打開紅葡萄酒,醒酒時間根據紅葡萄酒的年份、口味、風格等來決定醒酒時間的長短,通常是15-30分鍾時間。 5、倒酒的量(紅與白,新與老,溫度):通常在第一口喝的時候,都喜歡一口幹,這是一種表達聚會的氛圍、熱情、豪爽的表現。在倒第一杯酒時應該考慮到這點,所以建議第一杯酒只需要倒4/1杯(以標准的紅酒杯爲主);第二杯的時候再多倒一點,以3/1爲主(也有個別的酒樓選用的紅酒杯較小,則可以倒2/1杯)。紅葡萄酒用的杯子是較高大的“玫瑰型”的高腳紅酒杯,杯肚子較大,所以倒出來的量也較白葡萄酒要多。而白葡萄酒杯則選擇“郁金香型”的高腳杯,杯肚子相對較小,倒出來的量也相對較紅葡萄酒要少。由于年老的葡萄酒要比年份輕的葡萄酒口感更重、更需要醒酒時間長,才能很好的發揮酒中的醇香和爽口,所以建議倒入杯中的年份老的葡萄酒時應盡量倒多一些,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讓它發揮、多與空氣接觸。而有的年輕的葡萄酒由于單甯味較濃郁,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去醒酒和發揮,也需要倒多些在杯中。相反不需要醒酒太長時間的酒則可以倒少些,讓它減少與空氣的接觸時間過長而揮發掉它原有的特性、口感和醇香。 6、喝酒時應該配什麽飲料:在喝葡萄酒前,最好不要喝茶或有汽飲料,因爲這樣會刺激到口腔味蕾,會麻木,再喝葡萄酒的話則很難真正的品嘗到葡 萄酒的美味。而應該喝點冰水,這樣可以起到漱口的作用,避免口腔有異味而影響到葡萄酒的美味;也可以起到刺激口腔味蕾的作用,這樣可以讓味蕾充分的張開,在喝進去的葡萄酒後可以更好的感覺到它的美味和對整個口腔的刺激、感受。 品嘗部分: 品嘗是通過眼睛、鼻子、嘴巴等感官對酒的品質和風味做鑒定。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眼睛來觀察一款酒的顔色(即所謂酒色),專業的品酒專家可以看到酒色來判斷這款酒的酒齡、所用葡萄品種、釀酒技術、氣候、土壤、産區以及葡萄年份等。另一方面我們在搖晃杯子進行醒酒的時候,可以看到酒的挂杯度(專業人士稱之爲“酒的眼淚”和“酒的美腿”),通過挂杯度可以看出酒的濃稠度,一般情況下是酒的質素取決于挂杯度的好與壞。 其次是用我們的鼻子來嗅,嗅酒的酒香。嗅的時候一定要將鼻子探入杯中,作一個深呼吸,充分感受酒香帶來的美妙體驗以及酒體本身散發的迷人魅力,激活你豐富的想象力,任思緒在酒的靈魂深處暢遊。 最後是用我們的嘴巴來品,“品”是葡萄酒品嘗中一個重要環節。先啜一口酒在口中,盡量讓酒液在口腔內回旋打轉,讓酒液中的酒香充分到達各個感官,細細的感受酒香及豐富的果香所帶來的切身體驗,這一部分也似乎是品味葡萄酒最直接、最實質的部分。 品酒環境: 葡萄酒的品嘗需要一個能很好品嘗它的環境,就像我們喝咖啡需要若隱若現的燈光以及高貴、浪漫而又典雅的鋼琴一樣,需要通過環境的渲染來達到人和物之間所産生的共鳴——人物合一。品葡萄酒的最佳環境最好是明亮舒適、清新幽雅,便于集中精神,減少過多的外來幹擾,而且不能有異味,通風須良好,室溫維持在18℃—20℃之間。當然最好來點鋼琴曲和薩斯風,使酒本身的魅力和人的思維感受能力得到升華。 品酒次序: 品酒時需要安排品酒的次序,一般情況下是先清淡後濃郁.因爲如果放濃郁的酒在前面品嘗,很可能濃郁的酒香會令你無法仔細品出清淡酒的特色之處,影響你感官的判別能力,對品酒造成幹擾;幹白放在幹紅前面,衆所周知幹白相對于幹紅較清淡,(當然幹紅中也有清淡類型,但只是紅酒間的對比,而非幹白和幹紅之間的對比);甜型酒放在幹型酒之後,年份新的在年份老的之前,這是通則。如果年份較差的酒,即使陳年時間長,也應安排在前面才合適。主要原則在于味道越重、越是香甜濃郁的酒盡量安排在後面。 品酒的適飲溫度: 葡萄酒飲用時的溫度(這裏的溫度指酒溫)對酒香及味覺的影響很大,須特別注意,以免錯誤評估酒質。溫度太低,香味被鎖在酒中無法釋放,酒溫過高不僅酒精味會太重,也有可能會産生不當的香味化合,酒溫的標准依各類酒的特性而異。適當地調整酒溫不僅可以發揮它的優良特點,而且可以修正葡萄酒的不足和缺陷。一般是單甯越強酒溫要越高,甜度或酒精度高則酒溫要低一點,香味豐富的酒溫度可稍微高一點,紅葡萄酒一般不要超過20℃,白葡萄酒則以16℃爲限。

葡萄酒語言

新酒] 就是指以當年采收的葡萄所釀造出來的酒,雖然隔年喝它還不至于變成“老酒”,但時間越久,新酒所強調的果香、清新口感會漸漸消失。通常新酒建議在出廠三個月內品嘗,千萬不要把新酒“陳年”,它們不耐久藏。 [冰葡萄酒]將葡萄推遲采收,當氣溫低于-7℃以下,使葡萄在樹枝上保持一定時間,結冰,然後采收、壓榨,用此葡萄汁釀成的酒。 [貴腐葡萄酒] 在葡萄的成熟後期,葡萄果實感染了灰綠葡萄孢,使果實的成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用這種葡萄釀成的酒。 [丹甯酸] 帶澀味的酸性物質,是葡萄酒滋味的重要組成。 [形容葡萄酒香味的詞彙]葡萄酒的氣味一般是指酒香,芳香則是沒有經年發酵的新酒氣味,醇香用來描繪層次豐富的陳釀,此外描述香味常用的詞還有“微弱”“適中”“濃烈”等。封閉型香氣則是指還沒醞釀成型的微弱香氣。藥草味是指卡百內、白索維弄或黑比諾釀酒所獨有的香草氣息。 [酒體和諧] 葡萄酒各成分彼此協調,酸甜度與酒香相得益彰,回味綿長的感覺。 [烈度] 以葡萄酒酒精度、酸度、丹甯酸度爲基礎的結構框架。 [細膩和典雅] 如同奧黛麗·赫本的純真和風情,無法言喻。通常用來描述諸如拉非特羅特希爾德莊園葡萄酒、伊坤莊園葡萄酒、勃艮第葡萄酒和拉塔什葡萄酒等上等經典酒品。 [暈瓶] 葡萄酒裝瓶後受到震蕩在一段時期中失去氣味的現象。一般幾個月後會自動恢複。 [挂杯] 上好的葡萄酒在搖動酒杯時酒體旋動挂在壁上下滑的過程,對于葡萄酒愛好者是賞心悅目的現象。旋動要耐心,讓酒香慢慢揮發。 [品酒] 酒隨舌卷入口中,輕輕攪動。“始則柔軟,繼之深長,進而纏綿,漸至迷離,終于恍惚眩暈,然後天旋地轉,朦胧間不知天上地下、今夕何夕……一直飄舞到繁花時節、星雲之外”,上好佳釀會帶給你這般迷離陶然的感覺。 [Enotria] 古希臘人稱意大利爲Enotria,也就是葡萄酒的土地。這個名字在當今仍然是名副其實的,因爲意大利所屬的每一個大區都生産自己的葡萄酒。葡萄酒是真正聯系這片土地的文化精髓。 [薄酒來葡萄酒節] 法國和葡萄酒似乎有著天然的聯系,在久遠的歲月中成爲彼此的象征。每年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四,在法國各地大街小巷的餐廳前,總可以發現寫著 “Le Beaujolais Nouveau est arrivé !”(薄酒來新酒到咯!)的廣告牌,還有服務生端著托盤叫賣,有著漂亮酒標的薄酒來新酒上市已經成爲全世界餐飲界的年度盛事。

葡萄酒的曆史典故

葡萄酒一直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但它很可能先于人類文化就産生了。當“人”最初開始向人類社會轉變的時候,酒可能已經發現了。盡管人們不知道釀酒的最初時間,但人類的祖先確實是“發現”了酒而非“發明”了酒。野生葡萄是世界許多地方受歡迎的食物,那些采集葡萄的人,也是采集了釀酒所需要的原料。葡萄中含有糖、酸及帶香物質,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它們會變成酒。促使糖類轉變成酒精的是酵母,它們生長在植物的莖上,在表皮上大量繁衍。最早的酒可能是在早期狩獵、采摘時代,野生葡萄在人們的某一容器中自然發酵形成的。這樣的酒保存時間不長,因爲制造它的天然酵母菌很快就會被一種名爲醋菌屬(Ace tobacter)的細菌所代替,從而很快把酒變成醋。盡管我們不知道最早的葡萄酒何時産生,但可以肯定早期的葡萄何時産生,而且可以肯定早期的葡萄酒受人重視,主要是由于它的功效,而不是由于它的複合的芳香或入口時優雅的味道。 由考古學考證可以判定人類首次真正釀酒是在大約10000年以前。在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和約旦都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8000年)積存的大量的葡萄種子,說明當時葡萄不僅僅用于吃,更主要的是用來榨汁釀酒,這些酒來自于野生葡萄。種植葡萄的最早證據,來自于石器時代之後大約3000年的格魯吉亞。關于葡萄酒的起源地,我們可以較爲肯定,位于黑海南部,橫跨高加索的地區最有可能是用葡萄釀酒(Vitis Vinifera)的發源地。從那裏,葡萄擴展到了地中海的東部邊界並傳至整個中東。馬士卡(Muscat)穗樂仙(Syrah),在澳大利亞它被稱作(Shiraz).同時,它被人們認爲是今日各種葡萄最古老的祖先,它們的名字即證明了有組織的葡萄種植是起源于中東的。 另又有記載說,約在公元前5000年,葡萄酒源于中東裏海美索布達米亞,後來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公元前1600年的古希臘、公元前1000年的古羅馬帝國均有發展;尤其是公元前400年至公元100年,法國高盧、西班牙、德國、奧地利等地得到更快發展;公元1400—1600年,葡萄酒技術傳入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在1769年才傳入美國加利福利亞,大約在1788—1819年,葡萄酒技術才傳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